近年来,伴随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,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购物刚需。一方面,老年人生活方式逐渐转变,银发经济不断催生新的养老需求;另一方面,年轻人健康意识提升,成为养生保健类消费的新生力量。“健康消费”正逐渐成为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消费者健康管理观念的不断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,让健康消费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。
健康消费呈三大特点
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提升的健康意识,构成了健康产品市场需求的坚实基础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,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正由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向疾病预防、健康促进、保健康复等多元化需求转变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,相较于2021年8万亿元的总额实现了显著跃升。
健康消费的特点之二是数字化趋势明显,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,医疗资源分配更加高效。互联网医疗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,AI等科技融入互联网医疗体系,让老百姓的看病选择更加丰富。
健康消费的第三个特点是年轻群体对健康消费需求旺盛,有较大增长空间。收入提升带来的是人们消费理念、健身需求的逐步升级,《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》显示,2023年路跑赛事总场次为699场,总参赛人次为605.19万人次,赛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,带来了巨大的健康消费增长空间。
多重利好共同推动“囤健康”热潮
伴随智能手机和通信网络的普及,老年人逐渐成为“指尖一族”,通过网络观看养生知识、购买健康课程等也成为一种“时髦”。《中国银发人群健康养老消费报告》显示,目前网购医疗健康产品的老年人占比逐渐提高,有71.2%的老年人在网上购买过医疗健康产品。
个性化“囤健康”热潮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深刻变化,也和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、科技创新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紧密相连。
——人口结构变迁带来消费新需求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.97亿,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1.1%。人口结构的变化蕴含服务消费的创新动能,随着老龄化加剧,老年护理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各种老年康复器械和慢性病治疗药物的销量也会逐年增加。
另一方面,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迭代更新,逐渐成为健康消费领域“主力军”。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化“囤健康”方式各有特点,老年人更倾向于囤积日常慢性病治疗药物和保健品,年轻人则更愿意购买时尚健身装备和有舒缓压力功效的产品。
——科技创新驱动产品服务革新。以中医药领域为例,一些企业运用现代科技实现中药生产数字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,打造“会说话的现代中药”。
——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持续改善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,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,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。政策引导更多创新、个性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,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培育壮大健康体检、咨询、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;逐步完善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;鼓励开发满足多样化、个性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……2024年8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为健康消费带来了新的政策利好。
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体现出中国对健康消费行业的高度重视,政策市场‘双轮驱动’将为健康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。”
释放潜能仍需多点发力
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(下称《纲要》)对各类健康产业提供政策支撑,明确提出,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。在政策推动下,健康消费市场潜力正在持续释放,消费者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愈加旺盛。